好久沒有看到這樣令我感動的電影了。
這是我看完電影後,最初最初的感想。在地場景、導演說故事的方式、表現的手法之外,
整部影片充滿著對生命和夢想的勇敢與熱情,最是讓我感動不已!
生命,只有一回!
夢想,不會只有一次!
錯過的愛情,只要肯回頭,還是有找回心靈相印的一天……。
這是一個關於音樂、夢想、與愛情的故事。
整體的故事都是以上面的「宣言」串接所有,裡面討論的事情其實涵蓋範圍很廣;從政治
問題、社會問題、愛情、地域性主義等等的,討論的事情很多,但卻不是說教與深沉來「
教導」,而是以一種簡單、幽默、點到即止的方式來表現。有人說騷不到癢處,甚至是皮
毛。但我卻覺得,有時候點到為止也是一種聰明。台灣特有的生命力與熱情不斷的在各個
角落湧現,從主角到配角都可以看到這些特質。特質變成故事中一股深深的暖流,帶著我
走完這個故事;現實的我也同樣是相信生活中的這道暖流。在這樣的安排之下,男女主角
的故事路線變成是串接許多小故事小片段的主路線而已,像是公園裡的一條小徑,帶著我
們看到公園裡許多不同層面的風景。在這部電影裡,導演的生活化表現是我最享受的過程
結局?對我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生活除了到死,怎會有一個所謂的結局?
日本教師的那七封信與現代進行式,像是一個能互相對話與反省的兩個人。一段是充滿
愛情但卻後悔、不捨與退縮,而在現代進行式中人物角色卻是積極的爭取與懷抱熱情。
即使環境並不一定能允許,也是努力的積極追求爭取。能夠坦承自己的心,面對自己的
所愛所恨都是需要勇氣的;看著電影裡的人們大聲的表達,勇敢的追求,讓自己在感動
之餘也為自己的不坦率而感到難過。生命只有一回,能夠允許自己逃避悔恨有幾次呢?
「第二次機會」是導演所說另一個表達的重點。倘若真有第二次的機會出現,你我是否能
夠真正的去追求把握住而不失去?
有人批判這部電影像是組裝不良的拼裝車上路。
我想,也許這就是我們台灣所特有的可愛之處。海島島民的民族性一向都不是以做久遠計
劃為所長的,台灣的文化不就經常是還沒做好準備就邊走邊做邊上路了?不也就這樣過了
這麼多寒暑。重點是拼裝的是我們每個小片段的熱情與感動,即使組裝不良也依然是部讓
我喜歡的好電影。
好久沒有享受到跟其他觀眾一起大笑、一起拍手看電影的快樂了。
其實跟Ping一樣 , 簡單一句話:
我喜歡這部片! ^___^